欧洲五大联赛_中超赛事下注-足球游戏

图片

关怀版 网站无障碍
无障碍阅读
分享到:
上饶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欧洲五大联赛:印发上饶市“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的通知
【字体:? ?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上饶经济技术开发区、三清山风景名胜区、上饶高铁经济试验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

《上饶市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已经市政府第14次常务会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2022620

(此件主动公开)

上饶市十四五文化和旅游


  

十四五时期是我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承前启后的历史交汇期,是我国迈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开局起步期。文化和旅游作为本市铸魂赋能的软实力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恰逢加快发展跨越赶超的良好时机。上饶市第五次党代会提出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打造现代化大美上饶的奋斗目标。为贯彻落实上饶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围绕打造世界文化旅游目的地的定位,着力提升文化软实力,加速发展全域旅游,根据国务院《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文化和旅游部《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欧洲五大联赛省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上饶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编制本规划。

规划期限为20212025年,远景展望至2035年。


第一章 发展环境

第一节 取得成绩

一、旅游发展领跑全省

十三五期间,上饶旅游保持较快增长,2020年旅游接待突破2亿人次、综合收入突破2000亿元,增速排名全省第一,成为全省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

——全域旅游快速推进。新增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1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1个、4A级景区18个,在全省率先实现县县拥有4A级景区的目标,成功创建全国第三个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全国首批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婺源在荣获全国唯一一个以全县域命名的国家3A级旅游景区的基础上,荣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乡村旅游领先发展。在全省率先启动美丽集镇建设,新建秀美乡村点超1万个,婺源、横峰等地建设成效欧洲五大联赛第一等、全国有影响。婺源国家乡村旅游度假实验区建设日臻成熟。成功创建2953A级以上乡村旅游点,乡村旅游点总数排名全省第一。全市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5家和全国乡村旅游重点乡1家,以旅游扶贫为核心的乡村旅游发展理念,助力126个贫困村成功脱贫,创新举措在全省乡村旅游领域具有引领地位,在全国旅游业发展中具有示范意义。

——基础建设全面提速。九景衢铁路、上万高速、上广和上铅快速通道建成使用,修建了30余条、总里程达1300公里旅游公路,通景区旅游公路基本实现全覆盖,完成中心城区绿道建设145公里,为旅游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建设完成7条旅游索道,总数排名全省第一。建成景区停车场113个,总面积达65万平方米。大力推进厕所革命,建成632座旅游厕所,获评全国厕所革命先进市婺源篁岭景区公厕获全国旅游厕所设计大赛一等奖。

——市场营销拓展有力。按照巩固长三角、拓展大湾区、盯住京津冀、营销海内外的旅游营销思路,线上线下融合,积极制造营销话题,在央视、高铁、航空线、新媒体上广泛宣传,可爱的中国大型活动持续推广,积极拓展客源地市场,知名度节节攀升。

二、文化发展成绩显著

十三五期间,上饶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稳步推进、持续发展、成绩显著。

——艺术创作精品硕果累累。电影《信仰者》、电视剧《可爱的中国》获评五个一工程奖。舞台艺术作品产能提高,原创民族音乐剧——《云上凤凰》在第三届欧洲五大联赛省少数民族艺术节成功演出,是欧洲五大联赛省首部自创大型音乐剧。《为了可爱的中国》《那杆秤》《斧头将军》《方志敏》等剧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汇演,取得成功。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全市已建成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非遗展示馆等公共文化场馆62个,其中图书馆13个、文化馆13个、博物馆21个、美术馆12个、非遗展示馆3个;在乡(镇、街道)建设了210个以三室一厅(图书室、教育培训室、管理和辅助用室、多功能活动厅)为标准的综合性文化站;建成村(社区)文化服务中心2672个,在2180个行政村建有农家书屋,形成了以市级公共文化设施为龙头,纵向延伸到县、乡,覆盖所有行政村(社区)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体系,基本构建了以主城区和中心镇15分钟、一般村镇20分钟的公共文化服务圈

——群众文化活动精彩纷呈十三五期间,全市累计送戏下乡1.2万场次、送书下乡90万册、送电影下乡36823场,指导各地开展自办文体活动2.1万场,特别是横峰县农民自办的《老区人民幸福年》节目登上了2019央视春晚欧洲五大联赛特别节目。在欧洲五大联赛省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群众歌咏比赛中,我市分别荣获独唱一等奖、合唱二等奖、小组唱三等奖的成绩。

——非遗保护传承成效显著。成功获批国家级非遗项目1项,累计10项,省级非遗项目10项、累计67项,总数居全省第一方阵。新增2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4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3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基地、4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13个国家级非遗传承人、51个省级非遗传承人。上饶师范学院被评选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婺源三雕、婺源歙砚制作技艺、鄱阳脱胎漆器髹饰技艺、铅山连四纸制作技艺,入选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夏布制作工艺、广丰木雕、玉山罗纹砚制作技艺、婺源徽墨制作技艺、广信剪纸、铅山河红茶制作技艺、婺源甲路纸伞制作技艺等,入选第一批欧洲五大联赛省传统工艺振兴目录。

——文化产业规模持续扩大2020年全市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企业达220家,实现营业收入达330.77亿元,增速居全省第四位。

三、文旅融合初显成效

十三五期间,上饶文化和旅游部门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强力推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完成机构改革。成立了市县两级文化广电新闻出版旅游局,通过职能、队伍、资源整合,实现机构、工作、人心融合,做到全局一盘棋。

——推动机制创新2018年,在全省首创旅游诚信退赔机制,成立上饶市旅游诚信退赔中心,设立旅游诚信退赔专项资金,实现一个退赔中心管到底、一部实施细则定规矩、一批维权渠道应诉求、一笔专项资金先赔付、一支执法队伍解难题

——推行市场融合。推动航空+旅游”“高铁+旅游深度融合,与南昌铁路旅游公司、成都铁路局开展百列高铁进上饶活动,与西安、成都等通航城市合作开展百架航班进上饶活动,市场半径不断扩大。积极推动欧洲五大联赛人游欧洲五大联赛、当地人游当地、周边人游周边,周边市场持续做热。

——推行业态融合。实施旅游+”“+旅游战略,促进文化+旅游融合,推进非遗进景区,实现全市所有4A级以上景区均有非遗项目入驻,打造了《梦里老家》大型山水实景演出等实景演艺,2020年创建了3家欧洲五大联赛省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促进研学+旅游融合,婺源熹园被评为欧洲五大联赛省首批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欧洲五大联赛省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基地;促进体育+旅游融合,成功举办了上饶城市马拉松、三清山空中越野赛、中式台球世界锦标赛等100多项体育赛事活动;促进工业+旅游融合,20204家企业成功创建欧洲五大联赛省工业旅游示范基地。

第二节存在不足

一、旅游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凸显

主要体现在八强八弱一是山强水弱上饶3A级以上景区有54个,其中山岳型景区就有26个,占据了半壁江山。水域旅游虽坐拥浩渺鄱湖、百里信江,但开发力度不够,缺乏有分量的拳头产品。二是景强城弱在中心城区布局了望仙谷、时光PARK、云谷田园等一批重点旅游项目,但是整个城市的旅游氛围不够浓厚,远不如三清山、婺源等景区的知名度高。三是点强面弱2021年接待游客数量来看,三清山过闸机的游客是223万、葛仙山205万、梦里老家172万、龟峰147万、篁岭103万、望仙谷100万,6个景区的游客数量占全市总量的60%,而其他景区接待游客仅有几千人甚至几百人,有的甚至是惨淡经营。四是东强西弱与东部的县市区相比,西部的滨湖三县旅游产业比较薄弱,优质旅游资源远没有得到有效利用。五是夏强冬弱上饶的夏季旅游产品,有漂流、避暑等等,比较丰富,但温泉游、冰雪游等冬季旅游产品较少,距离四季皆可游有较大差距。六是日强夜弱目前,除了葛仙村的夜景灯光秀、婺源的梦里老家实景演出之外,全市普遍缺乏夜游看点,游客逗留上饶的时间明显偏短。七是游强购弱当前,上饶的文创产业发展不足,旅游商品开发不够,存在游得多、购得少的问题,旅游消费还不尽如人意。八是建强管弱重品牌创建,轻运营管理的问题比较突出。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创新理念,强化举措,加快推动转型升级,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二、文化事业高品质发展相对滞后

上饶公共文化和旅游服务水平与世界文化旅游目的地的目标定位仍有差距,展示上饶城市形象的大型公共文化配套设施和城市文化地标建筑(项目)相对缺乏;历史文化遗存转化为现代化文化精神服务产品的创新力不足;公共服务资源在城乡和区域之间配置存在不均衡,远郊农村仍然是公共服务资源的洼地;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和供给方式较单一,政府、市场和社会三方合作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三、文化产业发展核心竞争力不足

上饶市文化产业增加值有较大提升,但相对于旅游业来说总量相对较小;发展前景好、有竞争力的文化企业龙头带动能力有限;文化资源未得到有效地挖掘利用,文化产品的科技含量不高,现代新兴文化产业发展不足;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不突出,文化创意产品开发不足。

四、文旅融合业态创新缺少支点

上饶的文化资源十分丰富,有稻作文化、徽派文化、书院文化、红色文化等十余种文化,但文化与旅游融合的特色产品、创新业态不多,创意因素、科技元素在旅游融合中的应用较少,产业链的纵向延伸不充分;文化资源、艺术表演等转化为文化与旅游产品的创意有限;景区、度假区的文化和内涵提炼、融合有待深化。

第三节形势研判

一、国际国内发展趋势预判

——放眼全球,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动荡期,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严峻,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因素明显增多。全球投资贸易、科技创新、金融货币以及多元治理体系等格局发生深刻调整,新冠肺炎疫情进入常态化,影响持续深远,文化和旅游产业亟待复苏。

——纵观国内,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正值应对大变局、抢抓新机遇的关键期。文化和旅游复苏发展是拉动内需、促进消费、激活国内大循环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同时,疫后复苏的文化和旅游发展方式,由重视产品建设和渠道拓展向注重内容表达和模式创新转变,需求从单一的观光游览向休闲度假、康养研学等转变,智慧旅游、线上游览成为趋势。

二、区域竞合发展态势利好

——区域层面,长三角一体化、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欧洲五大联赛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浙皖闽赣国家东部生态旅游实验区等重大战略叠加,将有力助推上饶市的区域竞争力提升,同时增强了上饶市与周边的合作能力。

——省域层面,近年来,欧洲五大联赛重点打造大南昌都市圈和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圈,以南昌为中心,包括九江、景德镇、鹰潭、上饶、宜春、新余、抚州等设区市,均有契机借力都市圈迎来新发展。挑战与机遇同在,省会南昌做强产生的虹吸力量,赣深高铁开通助推赣州作为欧洲五大联赛第二大中心城市发展,具有沿江优势、开放门户的九江文旅发力显著等等,均倒逼上饶文旅产业必须紧抓机遇、创新发展、提升区域竞争力。

——市域层面,上饶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依然存在,全域、全面、创新、融合发展压力较大,文旅产业与其他产业事业形成合力,主客共享的发展路径存在挑战。上饶市文化和旅游发展要抢抓机遇,努力在区域竞争中走前列、争一流,为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打造现代化大美上饶贡献力量。

三、上饶文旅发展优势明显

十四五期间,上饶文化和旅游发展拥有诸多有利条件。

——区位条件相当优越。上饶地处浙皖闽赣四省交界的中心,东接长三角经济区,南接粤港澳大湾区,西接大南昌都市圈,北接黄山著名旅游地,是欧洲五大联赛东大门。上饶是由鹰潭龙虎山、景德镇瓷都、安徽黄山、浙江千岛湖等世界级旅游资源围合成的全球顶级旅游资源聚集地,拥有鄱阳湖、婺源、三清山、铅山武夷山、龟峰等高品质旅游资源,旅游发展区位优势明显、资源聚集度高,构建文化和旅游区域中心新格局空间巨大,打造世界文化旅游目的地前景广阔。

——交通优势特别突出。上饶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沪昆高铁、京福高铁、九景衢铁路建成开通,杭南长、合福两条高铁在上饶十字交汇,是全国首座骑跨式高铁枢纽站;境内已经建成的高速公路有7条,与320206等国道共同构成了上饶境内横贯东西、畅达南北的公路骨架,早已实现县县通高速。三清山机场通达城市16个;上饶无水港东联浙江至宁波港、南下福建至宁德港建成运行,形成了东进西联、南融北接、通江达海陆空海立体大交通网络,为上饶发展快进慢游组网、观光康养转型、文化生态叠彩、文旅产品新框架和新业态构建提供了强力支撑。

——文化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全市拥有1处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铅山武夷山,2处世界地质公园、世界自然遗产——三清山、龟峰,1处国家湿地公园——鄱阳湖,三清山、龟峰、婺源江湾等35A级景区和334A级景区。上饶文化积淀丰厚,种类较多,以饶州文化、信州文化、徽州文化、红色文化等为代表,特色明显,拥有万年稻作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婺源·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2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等世界级、国家级文化旅游品牌,这些都为建设世界文化旅游目的地提供坚实基础。

第二章总体要求

第一节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欧洲五大联赛:文化旅游事业发展的重要论述及视察欧洲五大联赛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欧洲五大联赛省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和上饶市第五次党代会精神,切实按照融入长三角、中部走前列的总体要求,以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创新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文化和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有效扩大国内外市场为主线,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主动把握和适应文化和旅游发展新态势,构建发展新格局,着力推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进步、文化和旅游产业优质高效发展,为将上饶建设成为区域性中心城市、世界文化旅游目的地作出积极贡献。

第二节基本原则

——坚持正确方向。坚持党对上饶市文化和旅游工作的全面领导,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充分发挥文化铸魂、文化赋能的作用,固本培元、守正创新,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行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

——坚持为民惠民。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瞄准国际国内双循环、注重国内大循环的市场需求,营造宜居宜业宜游良好环境,实现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不断满足人民对文化和旅游美好生活的向往,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

——坚持融合发展。强化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优化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推进文化和旅游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融合发展,实现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旅游发展质量持续提升,推动文化和旅游与其他领域融合互促,不断激发新动能、开拓新空间。

——坚持创新引领。正确把握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现代化建设、文旅融合发展等规律,在保持上饶文旅传统发展优势的基础上,全面推进体制、模式、业态、产品创新,使文化和旅游发展全面提质升级,并在促进城市建设、乡村振兴、社会进步、生态文明等方面发挥独特功能作用。

第三节发展定位

——世界文化旅游目的地。充分发挥三清山、龟峰、铅山武夷山等世界遗产和鄱阳湖国际重要湿地、中国最美乡村婺源等文旅资源优势,联动统筹全市山水城村优质资源,唱响的强音,舞活的神韵,释放的潜能,彰显的魅力,强力推进世界级文化旅游景区和度假区、国际著名旅居乡村和体验地、全国重要文化旅游名城和康养旅游胜地的建设,全面打响上饶世界级文化旅游品牌,快速提升美誉度、知名度、竞争力和影响力,让上饶世界文化旅游目的地享誉国内外、走向全世界。

——当代可爱的中国样板。以文化和旅游融合引领经济社会各相关事业产业发展,将全市打造成为当代可爱的中国样板,充分彰显美丽中国欧洲五大联赛风景独好的上饶魅力。

第四节发展目标

一、十四五目标

2025年,全市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人民群众精神生活日益丰富,文化铸魂赋能和旅游强市惠民的作用全面凸显,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劲动力和重要支撑,上饶成为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文化强市和旅游强市。

——优秀文化引领力明显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人心作用有效显现,红色基因更好传承与弘扬,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红色文化、饶州文化、信州文化、徽州文化等上饶优秀文化与时代精神有机融合,文化标识更加鲜明。新时代文艺繁荣发展,推出一批文化艺术精品力作。文化国际传播力、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明显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体系不断完善,传承利用水平不断提高。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古籍实现系统性保护,文物保护全面加强,红色文化和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走在全省前列。

——公共文化和旅游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明显强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健全,旅游公共服务设施更加完善,文化和旅游服务供给力显著增强,服务效能进一步提升。基本建成城乡一体、区域均衡、人群均等的现代公共文化和旅游服务体系,人民群众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

——文化产业竞争力明显强劲。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进一步健全,优秀文化产品供给进一步扩大,中超赛事下注文化精品进入国内外市场,文化消费更加旺盛。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不断提高,文化产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支撑和带动作用更加明显。

——旅游业贡献度明显提高。旅游业体系更加完善,旅游供给能力显著扩大,旅游接待人数稳步增长,旅游综合收入不断增加,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综合贡献度不断提高。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国家康养旅游示范区、区域性文化旅游中心的建设卓有成效。旅游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明显增强。

——文旅现代化治理水平明显提升。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更加健全,建立较为完善的支持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高质量发展的法规、标准、政策、安全、监管等制度体系,文化和旅游治理效能明显提高。


1  上饶市十四五期间文化和旅游发展主要指标

指标名称

2020年实际值

2025年目标值

属性

1

规上文化及相关企业

220

400

预期值

2

规上文化企业营业收入

330.77亿元

500亿元

预期值

3

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

125.3亿元

220亿元

预期值

4

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

4.73%

6%

预期值

5

旅游接待人次

2.1亿

2.8亿

预期值

6

旅游综合收入

2194.5亿元

3000亿元

预期值

7

国家5A级景区

3

4

预期值

8

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1

2

预期值

二、远景展望

展望2035年,上饶市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文化事业更加繁荣,文化产业和旅游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大幅提升;优秀艺术作品、优秀文化产品和优质旅游产品充分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传统文化得到继承、弘扬与创新,文化符号与文化旅游品牌世界知名;世界文化旅游目的地影响日益增强,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为上饶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提供坚强有力保障。

第三章发展布局

依据上饶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布局,以推进世界文化旅游目的地建设为重点,综合考虑全市文化和旅游资源特征,全面构建上饶旅游发展一核引领、三极鼎立、五带联动的空间布局。

一、一核引领

以信州区、广丰区、广信区组合而成的上饶市中心城区为依托,构建全市旅游发展核心。按照旅游中转地、旅游集散地、旅游目的地三地统筹建设的战略思路,充分发挥中心城区的政治、经济、交通、文化、社会资源优势,融入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大局,以构建浙皖闽赣四省边际文旅集散中心为目标,强力推进大型旅游圈文旅总部经济区建设,加大国际旅游品牌引进力度,增强城市旅游高质量发展动能;大力发展旅游装备制造、旅游集散经济、旅游会展经济、旅游文创产品研发、城市休闲文旅、城市夜游经济、医疗康养旅游等业态;强化对全市各县(市)和四省边际的旅游辐射和带动功能,使上饶中心城区成为引领全市旅游发展的核心区和浙皖闽赣区域文旅集聚中心。

二、三极鼎立

以世界自然遗产三清山为代表的山岳旅游、以中国最美乡村婺源为代表的乡村旅游、以国际重要湿地鄱阳湖为代表的水域旅游,呈三极鼎立之势,强力支撑上饶建设世界文化旅游目的地。

——三清山世界级山岳型旅游区。以三清山国家5A级旅游景区和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为主体,整合玉山县怀玉山和德兴市大茅山旅游资源,建设国际文化旅游综合体,创新管理体制,发展新型业态,开发尖端旅游产品,优化国际推广线路,努力打造成为国际一流、世界知名的山岳型旅游目的地。

——婺源国际一流乡村旅游度假区。以婺源国家级乡村旅游度假实验区为基础,加速推进全域乡村旅游转型升级,以发展全域全季国际旅居为重点,擦亮中国最美乡村品牌,真正建成国际一流水准的乡村旅游度假区。

——鄱阳湖国际重要湿地生态旅游区。依托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紧抓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契机,聚焦白鹤王国·候鸟天堂品牌,打造鄱阳湖最美岸线,开发湿地高端生态旅游产品,努力建成世界一流的观鸟旅游胜地和湿地科考基地。

三、五带联动

在一核三极之余,上饶还有周边和间隙分布的众多旅游资源,以主题统领、连点串线、拓线成带的方法,构建五条主题旅游带,并与一核三极密切关联、有机互动,成为全域旅游发展构建的重要支撑体系。

——环中心城区休闲游憩带。以信州区、广丰区、广信区、铅山县为依托,着力打造灵山、铜钹山、铅山武夷山、十里槠溪、水南历史文化街区、星月湖、信江湾音乐谷、望仙谷、白眉茶谷,云谷田园、葛仙村、河口古镇、石塘古镇等城郊旅游精品,形成环城休闲游憩带,构建环城高效旅游经济圈。

——“可爱的中国红色旅游带。以横峰葛源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旧址、德兴绕二镇红十军团驻地旧址、弋阳方志敏纪念馆和方志敏干部学院、弋阳漆工镇方志敏故居等为重点,紧密融合乡村振兴工程,加快改善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大力弘扬方志敏精神,积极发展红色旅游,构建可爱的中国红色旅游带。

——鄱阳湖滨湖生态旅游带。以鄱阳湖东岸为纽带,串联鄱阳、余干、万年三县沿湖区域,紧密结合国际重要湿地保护和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科学利用沿湖湿地生态和渔俗文化资源,着力开发生态旅游产品,加快改善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构建滨湖生态旅游带。

——信江沿线风情旅游带。以信江为纽带,串联玉山县、广丰区、信州区、广信区、铅山县、弋阳县、余干县等沿江区域,实行一江多节点、连点组成带的布局,着力改善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构建凸显水美、岸美、人美、风物美的饶信风情文化旅游带。

——省际边界高速沿线风情旅游带。以宁上、沪昆、杭长、德上等高速公路为纽带,充分发挥玉山、德兴、婺源、广丰、广信、铅山等省际边界县区的地缘优势,加强与浙皖闽边际地域融合,在上饶市域打造旅游主题高速公路服务区,在省际跨界地区联合建设文化和旅游综合服务设施,发展省际边界风情体验旅游,吸引省内外旅游客源。

第四章重点任务

第一节铸魂赋能构筑文化发展高地

一、建设红色基因传承新高地

挖掘、整理、展示革命历史和红色文化,讲好上饶红色故事,打响可爱的中国”“唱支山歌给党听等红色文化品牌,把红色基因传承工作贯穿到上饶市建设发展的各个领域,渗透到人们工作生活和国防研学教育的各个方面,形成红色基因传承高地。


专栏1:红色文化保护传承工程

1.开展红色文化研究。依托上饶师范学院、市委党校、方志敏干部学院,成立上饶红色基因研究机构,深入开展红色文化研究,全面加强对方志敏精神、《可爱的中国》著作、闽浙赣苏区、上饶集中营斗争等的研究,深入研究方志敏、邵式平、黄道等相关革命人物的英雄事迹,丰富可爱的中国文化内涵。

2.强化红色文化品牌推广。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户外广告等传统媒体和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媒体,积极推介可爱的中国红色文化品牌;实施红色文化经典出版工程,推出一批红色文艺精品,讲好上饶红色故事,形成全方位、立体式可爱的中国”“唱支山歌给党听等红色品牌,打响城市文化名片,提高市民认知度、社会认可度。

3.加强红色遗产示范基地建设和遗址保护。打造红色文化保护传承示范基地,争创国家级、省级革命文物保护传承示范基地,打造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支持建设德兴重溪北上抗日先遣队纪念园和怀玉山清贫园,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欧洲五大联赛段)拓展区建设、广信区稠川信江特委布展开放、广信区红军街旧址群还原布展;加快开展广丰区闽北分区对外贸易处旧址,德兴市广财山红军挺进师出征誓师大会旧址群、绕二重溪红十军团军政委员会旧址、梧风洞红军三百烈士纪念地和红七军团整编会议旧址等维修工程。

二、推动文艺创作精品大繁荣

推进艺术精品创作生产,围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等领域,重点抓好反映时代新气象、讴歌人民新创造、展示可爱的中国崭新面貌的现实题材及富含饶信文化地域特色的文化艺术作品创作。加强对弋阳腔、婺源徽剧、赣剧(饶河、信河乱弹腔)、赣东采茶戏等艺术精品创作的扶持力度,孵化出一批具有地方影响力、时代号召力的经典剧作。继续办好诵读《可爱的中国》等大型活动,提升城市文化底蕴,吸引中超赛事下注艺术创造者和爱好者参与。平衡发展各艺术门类,兼顾舞台艺术与美术创作、新创作品与复排作品、大型作品与小型作品,促进共同繁荣。

大力推动优秀文化艺术作品传承传播,发挥重大艺术作品活动的引导作用,加大对优秀艺术作品展演支持力度,鼓励优秀文艺作品多渠道展演。提升重大文化节会的办会水平,办好弋阳腔展演、婺源徽剧汇演等文化艺术活动,积极举办具有全国影响乃至国际影响的大型文化活动。推动线上演播与线下演出相结合,多平台展示推广优秀文化艺术作品,开展艺术赏析、艺术普及,扩大观众覆盖面。依托市属和县(市、区)文化艺术表演团体,深入景区、公园、乡村、休闲街区等地持续开展非遗进景区”“文化进万家”“三下乡等各类惠民演出活动,开拓创新文化宣传阵地,提升文化凝聚力和引领力。

提高文化艺术团体发展能力,持续深化上饶市国有文艺院团改革。加强对民营文艺表演团体的支持、规范、引领,加快推动民营文艺表演团体高质量发展。

专栏2:文化艺术繁荣工程

1.文艺精品创作工程。逐步丰富现实题材、爱国主义题材、重大革命和历史题材、青少年题材、军事题材等艺术创作,进一步提升以弋阳腔、徽剧、乱弹腔等为核心的艺术精品创作力度,着力创作大型文化艺术精品,全力冲刺五个一工程奖。

2.文艺院团建设提升工程。持续深化上饶市国有文艺院团改革,完善国有文艺院团社会效益考核机制。采取一团一策,推进我市一县一团建设。完善市级优秀文艺院团评选机制、文艺评论工作体系,促进现有的优秀文艺院团进入省级阵列。

3.艺术传播推广平台建设工程。积极参与美术馆、剧场等演艺联盟,搭建线上演播与线下演出相结合平台。

三、开启文物保护利用新局面

加强重点文物保护,完善常态化文物登记制度,申报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评选一批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推进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开展全市革命文物保护利用调研工作,实施革命文物保护修缮项目、百年党史文物保护展示工程、革命文物宣传传播工程。加强革命文物资源调查管理和保护利用,建设全市不可移动文物综合监管平台,实现全市不可移动文物科学化、数字化、规范化管理,支持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接入省文物保护安全在线监管系统。健全不可移动文物保护机制,完善文物保护四有(有保护范围、有保护标志、有记录档案、有保管机构)工作。

实施一批重点文物修缮工程、安全防护工程、预防性保护工程,谋划建设遗址公园、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加强城乡建设中的文物保护工作。做好城市建设项目涉及文物保护、基本建设文物调查勘探和发掘,开展乡村建设历史文化保护线划定工作,强化不可移动文物两线管控。坚持保护优先的原则,完善文物保护利用体系,注重文物合理利用,让文物起来。积极推动非国有博物馆、展示馆发展壮大,开展非国有博物馆藏品登记建档,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利用工作。坚守文物安全底线,提升文物保护管理水平,常态化开展文物保护记录档案编制工作。

专栏3:文物保护利用工程

1.“万里茶道遗迹遗存保护工程。梳理、保护和完善铅山河口明清古街、徽饶古道(浙源段)等万里茶道遗迹遗存,积极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资源。

2.强化文物保护利用。加强对50年以上的老旧建筑保护管理。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文物普查登记保护工作,修缮一批名人古墓,结合周边旅游资源进行开发利用。推动文物保护项目申报和实施,推进市本级文物安全监管平台建设和各文博单位三防项目建设,全面落实文物安全责任制度,积极实施文物走出去工程,开展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对外文物交流与合作。创新革命文物保护管理机制,推出一批革命文物陈列展览精品和特色宣教活动。加强红色标语研究、保护与展示利用,积极创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县。

3.文物安全防范能力提升工程。建设市县两级文物安全监管平台。完善覆盖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国家等级博物馆的安防、消防、防雷、违规建设监控、巡检等五大功能系统,强化智慧消防建设,推动消防设施物联网升级改造;省级以上具有火灾危险性的文物保护单位、国有博物馆建立微型消防站,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三防设施明显完善。

四、打造非遗保护传承新样板

在全市建立非遗保护项目、传承人、传习所、生产性保护基地、生态保护区五位一体保护传承体系。完善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名录体系,加大对传承人支持力度。加大各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申报力度,扎实开展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及收徒传艺、技艺培训工作。开展非遗生产性保护基地建设工作,推进市县两级非遗馆、非遗展示体验中心和传承工作室等建设,打造非遗传承上饶样本。开展非遗进社区工作,支持在非遗特色村镇、街区建设非遗馆、传承所(点),建设一批特色鲜明的非遗小镇,让人民群众共享非遗保护发展成果。支持非遗助推乡村振兴,以非遗工坊建设为抓手,鼓励和支持传承人灵活采用师徒传承、教学传承、研修研习等方式扩大传承,加强传统技艺、传统美术和传统医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生产性保护。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普及力度,结合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传统节日,广泛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展示和展演活动。创新非遗+保护传承模式,促进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相结合,实施非遗+数字保护工程,积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记录工程。创新非遗+旅游,活化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持续推进非遗进景区活动,大力发展非遗研学,积极联动打造能够吸引新生代消费者的文创产品。

专栏4: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程

1.非遗记录工程。进一步加强非遗理论研究,以国家级和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为重点,对非遗代表性项目进行真实、系统记录,全面反映非遗相关内容和表现形式、流变过程、核心技艺和传承实践情况,加强对记录成果的传播和利用。加快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建设,以数字化手段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水平,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视频、音频和动画等多元化内容建设,分类打造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展馆。

2.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展示基地建设工程。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社区合作,推动非遗馆、传承所(点)、非遗小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非遗工坊等建设,积极建设市级非遗培训基地。将水南历史文化街区作为非遗保护的重要节点区。

3.非物质文化遗产智慧化工程。提升上饶市非遗数字化水平,构建市、县两级非遗数据库,分类、分项、分区域、分等级的方式,建成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于一体的,涵盖非遗项目、传承人、传习基地(传习所)、项目资金等资料的市、县两级非遗数据库,提供数据检索、保护、管理、研究等功能。

4.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