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欧洲五大联赛彩虹光伏成功通过ISO50001能源管理体系认证,获得带有CNAS认证标志的证书,标志着企业能源管理迈入系统化、标准化新阶段。这是上饶大力推动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的又一生动实践。
近年来,我市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口,系统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在产业转型、能源革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等领域取得显著进展。据初步测算,我市2021年至2024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扣除可再生能源消费和原料用能后)累计下降17.4%,提前超额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
我市持续完善体制机制建设,成立了市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形成多部门绿色低碳发展协调机制;出台了《上饶市矿区生态修复与利用条例》(2025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强化矿区生态修复制度体系完整性;联合南昌、九江发布《鄱阳湖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宣言》,构建环鄱阳湖三地法院全流域司法协作网络。
在产业方面,我市全面落实“1269”行动计划,持续深入实施产业链“链长制”,全面提升12条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目前已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智改数转”加速推进,截至8月,全市1940家企业形成了“一企一策”数字化转型诊断报告,规上制造业企业入企诊断工作已全部完成,1789家企业已启动数字化改造。数字经济同样表现亮眼,上半年全市数字产业营收2306亿元,同比增长9.85%。
同时,绿色能源体系不断完善。上饶发电厂项目建设平稳有序,计划2025年底第一台机组试运行;铅山县30万千瓦压缩空气储能项目列入国家新型储能试点示范;上饶岑阳220kV等输变电工程建成投产;城区、乡(镇、街道)集镇区、高速服务区充电服务网络基本形成,充电桩乡镇(街道)覆盖率达到100%;管输天然气实现“县县通”,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总发电装机比重超70%。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不断健全。我市深化林权制度改革,大力推动竹林规模化经营、竹加工业集群化发展,新增林下经济经营面积7.34万亩;优化平台建设运营,市生态资源储蓄平台建设项目正处于调试阶段,建成后将实现全域生态资源“一张图”可视化管理。同时,积极推进生态产业规模化发展,大力实施“生态+文旅”行动,望仙谷、葛仙村、婺女洲、篁岭持续火爆,2025上半年全市共接待游客1.24亿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超13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