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至9月,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数4.6万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00.97%;失业人员再就业11646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03.06%;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3819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03.22%;开展创业培训1.25万人次,完成任务的118.58%;新增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5.02亿元,完成全年民生工程任务的179.57%……近日,记者从市人社局获悉,前三季度,我市紧盯高校毕业生、农民工、脱贫劳动力、退捕渔民四类重点群体分类施策,着力稳就业、保民生、促发展,全市就业形势稳定向好。
持续做强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服务。我市聚焦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点痛点,持续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积极开展“创业培训进校园”活动,鼓励培训机构与高校合作,为在校生开展GYB创业培训、SYB创业培训、电子商务(网创)培训等,今年以来,共培训7315名大学生,发放培训补贴203.72万元;加大就业见习补贴力度,对当年见习期满离校两年内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留用率达到50%以上和被评为优秀就业见习标杆的单位和企业,补贴标准提高到最低工资标准的100%,目前全市358家就业见习单位,吸纳在岗见习青年1285人,发放见习岗位补贴694.44万元;创新“个人创业一件事”联办模式,提高免担保额度,降低贷款门槛,实现“免担保、快发放”,为高校毕业生创业提供资金支持。截至目前共扶持高校毕业生创业798人,发放贷款1.40亿元。
积极鼓励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我市利用“农民工地图”数据更新加大人员监测力度,用足用活“企业用工帮扶、技能提升培训”等政策,设立农民工服务专窗,吸引返乡农民工等群体就地就近就业。今年1至9月,为3088名返乡创业农民工提供创业资金5.06亿元;为2.48万名农民工开展培训,发放补贴1639.02万元。
有序推进脱贫劳动力就业。通过就业政策帮扶、培育就业载体、开发公益性岗位等方式,我市积极促进脱贫劳动力稳岗就业,扎实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1至9月,全市共有正常运营的帮扶车间412家,总用工人数37459人,吸纳脱贫劳动力4750人;为1813名脱贫劳动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发放职业技能补贴168.83万元;规范管理公益性岗位,保持乡村公益性岗位规模总体稳定,全市公益性岗位吸纳帮扶对象37066人。
有效巩固退捕禁捕渔民转产就业成果。在精准摸排识别的前提下,我市分类施策,有针对性地制定转产就业安置方案。1至9月,全市劳动年龄内退捕渔民19388人,需要转产安置17843人,实现转产安置就业17843人,就业率达100%。
全力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为加强矛盾排查化解,市人社局、市中院、市检察院、市公安局、市司法局等9部门共同成立了“1+8”劳动争议调处平台,通过建立劳动争议“一窗通办”综合受理模式,实现人社信访、执法支队、劳动仲裁、劳动监察、劳动关系、工伤等内设机构联动,实现矛盾纠纷一站式受理,最大限度地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和萌芽状态,为加强劳动争议协商调解、完善多元处理工作机制、构建和谐稳定劳动关系提供了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