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五大联赛_中超赛事下注-足球游戏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强化各项政策举措落地增效,全力强产业、扩投资、促消费,全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延续回升向好态势。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前三季度全市地区生产总值2722.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8%,全省5位。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09.1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1058.0亿元,增长7.4%;第三产业增加值1455.5亿元,增长4.9%。三次产业结构为7.7:38.9:53.4,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5.4%、49.9%、44.7%。
一、从产业发展看,三大产业齐头稳进
(一)农业生产保持稳定。前三季度,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21.4亿元,同比增长3.8%。蔬菜及食用菌产量150.8万吨,增长3.7%;瓜果类产量14.7万吨,增长2.7%;园林水果产量7.1万吨,增长0.3%。猪肉产量18.1万吨,增长0.6%;禽蛋产量4.1万吨,增长9.7%。水产品产量41.1万吨,增长4.0%。生猪出栏216.7万头,增长0.5%。三季度末生猪存栏158.3万头,增长0.8%。
(二)工业经济形势平稳。前三季度,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0%,较一季度和上半年均提高0.1个百分点,全省5位。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下降7.6%,制造业增长9.9%,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下降7.6%。行业增长面有所扩大。36个大类行业中有22个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增长面为61.1%。12个行业实现两位数增长,其中,汽车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46.3%、23.3%、15.6%。民营工业增长较快。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5.6%;股份制企业增长9.6%,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3.5%;民营企业增长10.4%,高于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4个百分点。
(三)服务业平稳运行。中超赛事下注:,全市规上服务业实现营收551.0亿元,同比增长7.7%。从企业看,全市共有72家营收过亿元企业,合计实现营收415.0亿元,增长20.5%,高于全市规上服务业营收增速12.8个百分点,拉动全市规上服务业营收增长14.0个百分点。从行业看,11大核算行业营收同比增速“9升2降”,7个核算行业营收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行业运行企稳向好。规上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营收54.9亿元,增长55.8%,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9.8个百分点;规上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实现营收12.0亿元,增长15.1%;规上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营收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0.6个百分点。
二、从需求角度看,三大需求协调拉动
(一)投资领域稳中有升。前三季度,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0%,全省5位,较上月增速提高0.6个百分点、排位前移3位。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下降17.7%,降幅较上月收窄5.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7.9%,第三产业投资下降5.1%,三次产业投资结构调整为0.9:45.5:53.6,第二产业投资拉动全市投资增长7.2个百分点。房地产市场运行平稳。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2.7%,今年以来连续9个月保持正增长,较上年同期提高34.0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11.4%,降幅较上月收窄1.1个百分点。
(二)消费市场平稳增长。前三季度,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24.4亿元,同比增长5.3%;限上消费品零售额405.8亿元,增长8.1%,全省4位。基本生活类商品销售形势较好。限上粮油食品类、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18.4%、23.2%。绿色消费需求强劲。限上新能源汽车零售额达16.2亿元,增长47.6%,占汽车类零售额的23.6%,较上年同期提高8.7个百分点。
(三)外贸出口回暖向好。前三季度,全市海关进出口总值278.2亿元,同比下降25.2%,自3月份以来降幅逐月收窄,降幅较一季度、上半年分别收窄23.7个、12.0个百分点。其中,出口值216.8亿元,下降30.7%,自3月份以来降幅逐月收窄,降幅较一季度、上半年分别收窄21.8个、11.5个百分点。全市实际利用外资978万美元,下降53.6%。
三、从要素供给看,生产要素稳定支撑
(一)财政收入平稳增长。前三季度,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52.4亿元,同比增长2.2%,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7个百分点。其中,地方税收收入162.2亿元,增长2.4%,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为64.3%;非税收入90.2亿元,增长1.7%。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605.0亿元。
(二)金融市场稳健向实。三季度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6934.9亿元,比年初增加453.1亿元,同比增长8.5%;贷款余额6671.4亿元,比年初增加562.4亿元,增长9.3%。
(三)电力供应持续稳定。前三季度,全市全社会用电量206.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4%,较一季度、上半年分别提高3.0个、1.0个百分点。其中,工业用电量115.4亿千瓦时,增长3.8%,较一季度、上半年分别提高2.8个、2.1个百分点;制造业用电量85.1亿千瓦时,增长3.3%,较一季度、上半年分别提高3.2个、2.5个百分点。
四、从发展态势看,新兴动能加速成长
(一)新动能新优势不断培育。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前三季度,全市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25.2%,高于全市投资增速21.2个百分点,对全部投资增长贡献率为66.3%。分行业看,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52.9%,其中,电子元器件与机电组件设备制造、通信系统设备制造、中成药生产、电子电路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159.8%、857.9%、145.7%和219.6%。新能源汽车、锂离子电池产量分别增长46.2%、45.4%。全市规上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6.8%,较上月提高0.7个百分点,增加值总量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35.7%,拉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6个百分点。锂电产业、汽车产业、机械制造产业、有色金属产业、电子信息产业增长较快,分别增长51.9%、36.1%、19.5%、17.3%、15.2%。市场主体不断增多。前三季度,全市累计新增一套表法人单位617家,全省2位;当月新增56家,全省5位。分专业看,规模以上工业累计新增93家,有资质的建筑业新增44家,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新增144家,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新增54家,房地产开发经营业新增26家,规模以上服务业新增43家,其他投资新增213家。
(二)新业态新活力不断激发。政策效应持续显现。在“两重”“两新”政策有效带动下,前三季度,全市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7.9%,占全部投资的45.6%,拉动全市投资增长7.2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技改投资增长29.5%,较上年同期提高35.1个百分点,占工业投资的21.4%,较上年同期提高1.9个百分点。全市限上单位一、二级能效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智能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26.1%、23.1%。企业发展信心增强。三季度企业生产经营景气调查显示,全市规上服务业企业中,85.9%享受到减税降费政策红利,26.5%获得财政补贴;86.5%盈利情况较上季度增加或持平;92.6%对下季度经营持乐观和一般态度。线上消费占比提升。前三季度,全市限上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零售额41.9亿元,增长27.6%,高于限上商品零售额增速20.5个百分点,占所有限上商品零售额的11.7%,占比较上月提高0.3个百分点。
五、从社会保障看,民生福祉持续增进
(一)就业形势总体平稳。前三季度,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数4.9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3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4046人。
(二)居民企业收入稳步增长。前三季度,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442元,同比增长5.0%。分城乡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421元,增长4.3%,全省4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572元,增长5.9%,全省2位。
中超赛事下注:,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实现营收4011.6亿元,同比增长7.7%,较1-7月提高0.8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131.4亿元,下降6.2%,降幅较1-7月收窄1.9个百分点。
(三)物价水平总体稳定。前三季度,全市居民消费价格(CPI)与上年同期持平。分类别看,八大类商品和服务价格同比“五升三降”。其中,其他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10.3%,衣着价格上涨1.2%,医疗保健价格上涨0.3%,居住价格上涨0.2%,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0.1%;食品烟酒价格下跌0.1%,教育文化娱乐价格下跌0.1%,交通通信价格下跌2.7%。

